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文/Windy Liu

01

最近我买了一份重疾险,很糟心的经历,可是与保险无关,和自己有关。

其实今年年初就决定要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朋友也给我推荐了她认识的一个保险人给我。

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我却一拖再拖,结果直到国庆放假前,听说有同事跑去香港买了保险,我才被迫去真正思考这件事,因为生日临近,年龄大一岁就要交更多的保费。

那时候我只是准备着手考虑这件事情,但依然没有太多真正的思考和行动。

紧接着时间飞快地到了11月份,这期间,我只给一个专业人士打了个电话咨询一下,跟一个香港保险人聊了聊他们家产品的详情,最多的就是时不时焦虑地询问周围的朋友到底该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

最后的结果,是我匆忙地在生日当天确定了一支保险产品,可是却只能按照生日之后的年龄开始计算保费,年缴费用增加了500元,看起来不算多,但是20年下来也有1万块,我想,这些钱拿来支持双十一应该也是很可观的。

本来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被我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件「重要紧急」的事情——浪费了时间,多花了金钱,还让自己心神不定。

其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面对一件需要独立思考,做出决策的事情,始终会有一种逃避的心态,不断地拉长战线,直到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书籍《思考快与慢》中,说到我们的大脑有两套系统——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直觉系统,大脑的判断决策是自动运行的,无意识的,快速的。

系统2是逻辑系统,大脑的判断决策是基于理性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记忆和数据,有意识的,很慢的。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倾向于使用直觉系统。

人类进化到现在,只占身体重量2%的大脑,却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而思考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需要节省能量,所以更愿意使用现成的经验感觉来进行判断决策,而总是避免使用逻辑系统来进行深入思考。

人们的思考遵循最小阻力原则,所以懒于思考也就成了人的一种本能。

就像买保险这种事情,相比起问别人意见或者找内行人指点,自己亲自去查资料,作分析,了解不同的险种,不同的保险类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所以我不愿意去琢磨去思考,好逸恶劳,一再回避,结果并不如意也是情理之中。

我们都喜欢逃避真正的思考,就像面对朋友圈里的各种热点事件,大家宁愿去看别人的分析,甘当被情绪控制的吃瓜群众,也不愿意自己去查找事情的源头来了解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

02

一个人逃避真正的思考,到底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呢?

1、喜欢盲目从众。

在远古时代,因为环境艰难,周围各种猛兽,各种危险,所以当看到别人在拼命奔跑的时候,你最好也跟着跑,因为很大概率是危险来了。

这种为了生存进化而来的从众心理,其实早已深深烙刻在我们的本能里。但是,时过境迁,在如今这个安全系数较高的时代,从众不仅让我们变得平庸,还很可能成为乌合之众。

就像大家都推崇创业,所以一堆人在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裸辞,一头扎进被媒体炒热的各种行业,结果是99%的创业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个人价值崛起的时代,不去真正的思考,盲目地随大流,凑热闹,这只会让我们离自己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毕竟,大部分人都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盲从者。

2、总是焦虑迷茫

当遇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到焦虑和迷茫中。

有的人选择沉溺于各种娱乐之中来麻痹自己,有的人选择健身读书让自己忙碌起来,其实,这就是美团CEO王兴所说的——很多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如果不去思考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焦虑和迷茫只会如影随形,等夜深人静之际,悄悄浮上心头,把你瞬间打回原形。

就像我前段时间在迷茫之际,选择用看书来排解焦虑,但是最终发现,有时候这种强装积极的行动其实就是一件偷懒的事情,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焦躁的内心,可事实上,问题一直都在那里,未曾解决。

3、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一直逃避真正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老是沉迷于日常的琐碎中,却从来不曾想过人生的要务。

每天起床,上班,吃饭,下班,睡觉,一天似乎什么都没有干就过去了。

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和睡觉是一样的,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生活没有重心,没有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只是麻木地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很安稳,但却如一潭死水。

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我们也就从来没有机会认识自己: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

我们沉湎于日程的琐碎,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情,但却希望超越别人成为强者,这个逻辑本身就是很可笑的。

就像职场上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升职加薪,不受领导重视,但却从来不曾思考过,自己是否只是在做着谁都能做的事情,自己在团队中是否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绩,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

有时候,就算是好好琢磨拍马屁这件事情,让自己能够做到与众不同,不落痕迹,这往往也会给你带来职场价值,可是很多人宁愿花时间抱怨也不愿意深入地思考。

在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身体健全,智商均等,可是有些人能够出类拨出,有些人却碌碌无为,那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当毕业的时候,我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学校太单纯,而社会太复杂。

可是经过很多年的历练,我发现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地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大部分人一两年就能适应。

其实最根本的差异,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最难跨越的其实是思维方式。

就像很多人炒股,喜欢道听途说,内心情绪随着股票的涨跌起起伏伏,他们从来不去独立思考这只股票好在哪里,为什么选它,该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反观巴菲特,他从来不会去看各种新闻或者小道消息,反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公司的财报,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很多行业知识和生活常识,其实巴菲特就是在通过真正深入的思考来做决策。

03

针对一个话题,其实你只需要去探究信息的源头,找到原始的数据,稍微动脑子深入分析一下,往往就能够得到比95%的人更深刻的理解。

就像买保险,最后发现依赖于别人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让我做出决策的时候,我就只能逼着自己去网上搜索各类保险信息,看各种不同保险对比的文章,然后筛选出几款符合我要求和在承受范围内的保险产品,然后独立思考其中各个产品的优劣,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跟保代人签约之前,我已经大概了解了保险行业不同险种的作用,买重疾险需要关注的重点,还把我想买的保险产品的各种条款一条一条地看了一遍,划重点,找疑点。

而在签保险合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通过思考分析了解到的东西并没有跟保代人有太大的差距,其实这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想买保险但却不知道该买什么的人。

当我愿意直面问题独立思考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就没有那么艰难了,因为经过了深入思考而对自己的选择有了更多信心,内心也平静了很多。

所以,「思考」短期会令人不适,长期却令人平静。

思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大部分人只是顺从了懒惰的本性而已。

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大家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1、不要依赖别人给你的信息

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所冲击。

新闻,热点,网剧,综艺,娱乐圈,微博热搜,游戏,我们的认知往往来自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今天因为一篇热文打了鸡血,明天又因为媒体的言论颓废丧气。

大部分人习惯于接受观点,而不是独立思考,所以别人的言论成了我们人生的旁白,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也越来越懒。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成为了被信息操控的木偶,认知越来越浅薄,选择也越来越随便。

我们总是习惯于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而不是思考自己到底该怎么选。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愿意在上面每天花一个小时来研究思考,一个月下来你都可以完整地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你看到一篇文章,了解一个热点,接触一个观点的时候,不要依赖于别人拼凑给你的信息,而是要尝试着去了解信息的来源,论点的推演,以及论据的真伪,然后在大脑反复的拷问中,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知。

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才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见解,避免盲目的从众,从而在生活中做出符合自身的选择。

2、思维方式比思考内容更重要

创建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曾在文章中提及这样一个故事: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从来不会根据学生与他的观点之间是否一致来给学生打分,他认为,只要学生经过了思考就好,思考什么内容并不重要。

思考本身,比思考什么东西重要得多。

因为当你掌握了一种思维方式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运用在很多人事物上,从而完成能力的迁移。

就像有一种思考方式叫“复杂二分法”,这是一个很好分析工具,凡事都可以从一个维度上二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上二分,于是就可以产生4个组合,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当你给员工布置任务,你就可以从「意愿」和「能力」两个维度来把员工分类。

这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任务的属性来分给不同类型的员工,比如,重要的任务当然要分给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员工来做了,而针对其他几种类型的员工,你也可以进一步思考该采取何种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意愿和能力。

其实,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思考模型,从而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刻意地使用它们来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也可以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事半功倍。

3、在要事上勤思考

避免思考,这是人懒惰的本性。

逃避思考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这无关紧要,但是一直逃避思考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那往往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像前面说到我买保险的事情,因为一直逃避,最后还是得为自己的逃避买单。

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如果从「重要」和「紧急」这两个维度来看,可以归类到以下四个象限中。

其中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不是那些「重要紧急」的事情,而是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因为那些现在看来不紧急的重要事情,如果你一直不去思考它琢磨它,那最后它就会变成重要紧急的事情。

你最好能够在每个月,每一周,都去思考自己有哪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此你才会真正愿意花时间去琢磨这件事情,制定计划安排,然后从容地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古典老师提到过他的时间管理法,叫做“清晨三件事”。

就是每天一早起来,就开始思考自己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然后把这三件事情写下来,拆解成一个个可行的小动作,一步一步地执行。

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思考,就是提升自己时间的密度,获得人生更高的价值。

4、给自己创造反思的空间

思考这件事情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

我在睡前喜欢给自己预留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思考,那时候我会坐在沙发上或者书桌前,想一想自己这一天都做了写什么,哪些做好了,哪些没做好,该如何改进,还有哪些重要的事情没做,打算怎么做……

有这样的一个固定的反思空间,我们就会渐渐养成一个思考的习惯,不但能够审视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培养自己看问题的洞察力,从而在真正需要思考的时候不再那么费力。

这就像是一个人踩脚踏车,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费劲,速度比较慢,等他一脚一脚地踏下去,速度变得越来越快,齿轮反而不再需要那么大动力,随着惯性就能转动起来。

思考这件事情,说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首先你得要有思考的意识,逐步建立自己系统的思维方式,然后,积极地把思考运用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并且创造出思考的空间,让思考成为人生的习惯,如此,你就能借由思考完成人生的跃迁。

04

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也总有少部分人,始终愿意比别人多思考那么一点点。

当你购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追随周围人的脚步?

当你在图书馆坐了一天,你是真的在加码自己的未来,还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当你认同一个观点的时候,你是真的明白它意味着什么,还只是盲目从众随声附和?

生活中的那些问题,那些抉择,需要的是你能够扪心自问,深入思考。

任何人都可能是错的,你需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辨别的能力,你可以喜欢一个人的逻辑,一个人的观点,但一定不要自己不思考就全盘接受,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一个时代缺的从来不会是随波逐流者,而是真正能够独立思考的价值创造者。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而你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能够走得越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摘

不被时代抛弃的人,都有自己的护城河

2019-8-4 11:51:56

文摘

有件大事,不得不提

2019-8-5 20:17: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