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善良,来自于极致的聪明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郑重其事地问我——

“怎样做一个好人呢?或者说,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清楚她具体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不过,细看这个世界,很多人的善良,滋生的是懦弱,潜藏的是虚伪,而对善良有所困惑,也就不足为奇。

01

一直以来,朋友圈都盛行着一句话——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难”。

这句话出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的一场演讲,而在大量传播之后成了众人眼里的金科玉律。

现在很多时候,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成本似乎非常低。

我们可以在朋友圈转发一个不明实情的求助帖子,顺手就展示了自己的善良博爱;

我们可以默不吭声毫无原则地迁就别人,借此获得别人眼里宽容大度的好名声;

我们也可以义愤填膺地对别人进行人道主义谴责,以善良之名满足自己的道德高尚感。

这样的善良,毫不费力,无需动脑,却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个人对于『我是好人』的认同感。

善良是一种选择,不过没有智慧作为支撑,那也可能是一次盲目的善良。

有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善良,选择去放生,殊不知随意将动物放生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它们的存活率不仅不高,甚至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这样的善良不是真善,反而因为缺乏常识,缺乏思考,最终沦为一种无知的邪恶。

有的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释放自己的善良——

因为熊孩子没有欺负到他头上,所以劝别人:“别跟孩子计较。”;

因为自己不想让座,所以才急冲冲地指责:“你怎么不给老人让座,这么不懂事!”

这样的道德绑架自以为站在善良的一方,实则是对他人肆无忌惮地攻击,而如此的善良不是让人悔过,而是让人恐惧。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善良,但却总是缺乏有智慧的善良。

很多时候,我们的善良过度泛滥,没有底线也没有原则,只有善良的外衣,却不具有善良的内核。

而我所推崇的另一种善良,来自于极致的聪明,懂得理性和克制,在做一个好人的同时也做一个智者。

02

之前和朋友聊天,他抱怨自己在职场中总是处于弱势,别人干不好的活扔给他,多做了事情还被嫌弃效率低,甚至在老板面前,所有的功劳都被其他人给邀走了,自己反而成了问题的背锅侠。

他非常气愤,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对他说:你这不是真正的善良,如果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阿克塞尔罗德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在多次博弈中,什么样的策略最有效?

所以他就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一种计算机游戏程序,最后选择了14个程序参与竞赛。每个程序都是用一套自己的规则,与其他程序各进行200轮对局。

在每轮对局中,都会有各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和我并肩作战,击败别人,也可以在跟我合作的时候,趁我掉血严重暗算我;你可以选择遵守自己的承诺,也可以选择耍点心机,不按契约行动。

这样循环比赛下来,最终胜出的游戏是一个叫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人设计的,而他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

1. 我选择信任所有人都是好的,总是释放善意,总是选择合作;

2. 如果别人跟我合作,我就会兑现自己的承诺;

3. 如果对方选择背叛,我就会选择惩罚你,绝不姑息这种不忠的行为;

4. 如果你后来选择跟我合作,不再背叛我的时候,那我就继续选择宽容,重新跟你合作。

这个策略叫做『Tit for tat』,意为『以牙还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智慧。

它不是让人一味地善良,毫无底线,而是让善良自配一副铠甲,具有透明可行的原则。

简单来说,『Tit for tat』这项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善意先行

不管对于任何人,我们首先打出的都是友善牌。

相信每个人内心的都是善良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善良的选择。

在这种善意的内心状态之下,我们选择的是一种合作的姿态,给他人发出的是一种积极的共赢信号,从而后续的沟通成本自然降低,合作的成功率也相应提高。

2

根据反馈灵活应对

当对方强势甚至蛮横无理的时候,你要懂得迎头还击,绝不手软;而当对方愿意合作,共筑双赢的时候,你也懂得宽以待人,既往不咎。

这就是所谓的不卑不亢,不怕事也不怕人,自身变得灵活有韧性,懂得拿捏为人处事的尺度。

秉持这样的信念,既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势而变得懦弱,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单纯而自以为是。

3

极度透明,极度简单

当你把这项策略用于人际交往中的时候,你其实就是让自己秉持了一套有迹可循,简单透明的行为方式,长此以往,别人会放弃对你的揣测,从而对你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判断和认知。

而这种稳定的认知,可以降低沟通成本,让彼此之间的合作更高效。

当我们的善良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也就更能够获得别人的善意。

『聪明的善良』并不需要多几个心眼,多几分猜忌,而是在变化无常的生活之中维持一种简单真实的人格稳态,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地收获最有价值的关系。

03

关于善恶好坏的道德评判,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个基本客观的定义——

1. 你的行为是否具有逻辑的普遍性?

2. 你的行为本身可不可以持续?

而一个极致聪明的人,往往会具有一种远见,洞察自己行为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从而成就至善的自己。

知乎上有人问过——“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其中有位网友的故事挺有意思。

他说,他的老板,上亿身价。捐款总数加起来有好几千万,不过,对于媒体上网络上报出来的贫困地区家庭,重病没钱医治的家庭,他却没有捐一分钱,而他所有的捐款都用来建学校和资助学生了。

网友问他老板为什么这么做,他老板是这么回答的——

“我是个商人,我做事情追求收益。同样是10000块钱,我把它捐给困难家庭,也不过就是几个月的口粮而已,等花完这一万块,他们还是原来的样子,那我要拿多少一万块才能养活一个家庭呢?

如果我把10000块钱捐给癌症患者,也许能让他多活一段时间,但是这一万块的旅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它不会产生其他收益了。

如果我把这10000块,捐给上不起学的学生呢?等到他们毕业工作,他们自己就能挣到很多个一万块,他们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还有可能去帮助别人。一本万利啊。”

不可否认,不管是资助贫困家庭还是重病家庭,这都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但是这位老板看似功利的善良选择,却往往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当我们表达对一个人的善意的时候,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份善意是否能够去构建一个更普遍更具有持续性的好事呢?

就像你去帮助一个贫困的人,你是简单地给他一笔钱,还是教他赚钱的方法,改变他贫穷的心态呢?

Googlg公司有个口号叫Don’t be evil(不要作恶)。

当Google不把广告内容放入它的搜索结果,它其实就堵死了自己赚容易的钱,赚恶钱的捷径。

Google看似愚蠢的行为,其实恰恰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这种向善的选择,正是来自于一种极致的聪明。

它没有深陷于赚快钱,赚恶钱的诱惑,因为它很清楚这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傻,越来越恶,从根本上丧失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反,它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创新之路,发展自己的搜索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对每个搜索者需求的洞察力,然后依据这种洞察力在内容搜索结果的右边放置跟你的需求相匹配的广告,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你点击广告的可能性。

而在这种创新之下,Google既没有干扰搜索结果,同时它也赚到了钱。

驱动这种改变的是创新,是这种创新给它带来了用户喜闻乐见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同时也让它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来自于极致聪明的善良,正是一种大智慧,它不是标新立异,自我吹捧,而是在对事情的普适性有清晰完整的认知,同时又对事物发展规律有详尽细致的审视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04

好人做好事的时候,都有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心安理得。

但这种『心安理得』,其实应该来自于自身的智慧——

一方面,他要有原则,明是非,懂得一味地忍让和取悦并不是善良,而是懦弱;

另一方面,他也能有意识地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善良是一种选择,而高级的善良,来自于极致的聪明。

越善良的人,越需要聪明;而越聪明的人呢,他才有能力越善良。 

文/Windy Liu 来源: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探索人生哲学,关注自我成长。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摘

善用『老板思维』,打造你的职场竞争力

2019-8-20 9:50:21

文摘

生活中的高手,都懂得给人生做减法

2019-8-22 9:54: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